谈到海战,之前的讨论中提到过珊瑚海海战,这场战役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航母之间的对抗。那么,迄今为止最新的一次航母海战又发生于何时呢?事实上,这场海战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已经久远,距今已有八十多年。更为引人注的是,这场战役不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,而且对全球历史进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那么,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展开的呢?
首先,了解这一历史事件,必须从参战双方的战略考虑入手。自从中途岛之战以来,美国军队在太平洋的战场上展开了大规模反攻,接连赢得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、马绍尔群岛战役以及马里亚纳海战等一系列胜利。此时,美军高层在下一步的战略决策上出现了一定的分歧: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主张向台湾发起进攻,而西南太平洋的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则设想优先收复菲律宾。经过总统罗斯福与这两位将领的深度磋商,最终做出了优先进攻菲律宾的决定,标志着美军的战略方向。
与此同时,日本方面却陷入了被动的局面,尽管在中途岛和马里亚纳海战中遭受了严重打击,但日本的联合舰队依旧具备了一定的作战能力,仍然在困难中挣扎。激进的军国主义者决定孤注一掷,将幸存的海军力量整合在一起,准备与美国太平洋舰队战斗到底。对此,他们提出并制定了四份备战的“捷号作战”计划,试图扭转战局。
接下来,让我们聚焦于莱特湾海战,它发生于1944年10月20日,美军向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岛发起了攻击,拉开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海战序幕。双方共投入了21艘航空母舰、21艘战列舰、170艘驱逐舰和近2000架军机,战斗人员总计超过20万人,舰船总吨位甚至超过了两百万吨。其中,盟军舰队占据了133万吨,日本海军则为73万吨,值得一提的是,日本的两艘“超级战列舰”也参与其中,成为战局的一部分。
展开剩余56%战争刚开始,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迅速取得主动权,击沉了数艘日本战舰。然而,美方指挥官哈里·哈尔西因贪功急于全歼敌军,结果掉入了日本的圈套。他率领第34特混舰队全力追击日本舰队。在此期间,由栗田健男指挥的日本战列舰舰队突然显现于萨马岛附近,发起对美军护卫航空母舰的攻击。然而,这些护卫舰因速度较慢且装甲薄弱,根本无法抵挡日军战列舰的猛烈攻势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,美军在萨马岛附近显得极为焦急,迅速启动舰艇进行撤退,但依然遭到了日军严厉追击。最终,美军损失惨重,三艘航空母舰、两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被击沉,现场情况危急,连通常不干预前线战事的尼米兹都忍不住向哈尔西发电询问“第34特混舰队目前的具体位置”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哈尔西放弃了追击敌舰,转而指挥舰队向萨马岛增援。
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充满戏剧性,本来占据明显优势的片田健男在关键时刻却做出了放弃追击的决策。这一系列的失误,使得双方虽然在战斗中都犯下了重大的错误,但最终还是以美军的胜利而告终。美国凭借其雄厚的实力,成功击沉了四艘日本航空母舰、三艘战列舰、六艘重巡洋舰、四艘轻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。随着这场战斗的结束,日本海军的战斗能力彻底消失,美军也因此获得了绝对的制海权。在接下来长达八十年的时间里,国际间再未发生过类似的航母对决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财富牛配资-惠州股票配资-券商按月配资-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